Search

【#黃國富:大馬華人與中國的距離 🇲🇾 🇨🇳】

「中國不好麽,跑去聽鬼佬的?」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#黃國富:大馬華人與中國的距離 🇲🇾 🇨🇳】

「中國不好麽,跑去聽鬼佬的?」近年,針對台灣的統獨爭議到香港自由民主運動,以及每年六四的紀念等「中國」議題,都可在馬來西亞中文媒體的粉絲專頁上,看見因個別事件而引發的爭論。例如,針對2019年721香港元朗白衣人襲擊路人事件,當地中文媒體的社媒專頁上即出現反華勢力操控香港青年和打「漢奸」等留言,但仍有華人傾向與同情台港的民主發展,試圖抗衡中國模式的論述。這當中的背景與脈絡為何?
.
目前,擁有約7百萬人的大馬華人社群內部相當異質,譬如家庭用語(華語、英語等)、階級、宗教和性別等差別,對於中國的態度和理解也很複雜多樣,涉及情感、心理與現實利益等元素。因此,若將所有人都歸類為「挺中(共)」和「抗中(共)」,或將年長者皆視為「挺中(共)」,年輕人皆視為「抗中(共)」,這類二元對立的分類,都是簡化了華人社群內的異質性與複雜性。
.
事實上,無論抗中或挺中,這背後皆牽扯了遠近因素,包括英殖民下分而治之的社會、早期「中國」僑務政策在星馬地區與華僑社會的聯繫、馬來西亞獨立後的族群政策,以及中國模式近年來的影響等等,這一切皆對華人社群的國家和身分認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。而關鍵也在於處於這樣的背景脈絡之下,這將如何影響大馬華人想像與看待「中國」?
.
#中國 #馬來西亞 #馬來西亞華人 #挺中 #抗中 #華人 #族群 #民主 #香港 #台灣


Tags:

About author
《轉角國際》將「國際事件」解構成點、線、面,三種衡量向度:「點」,是傳統想像中的「國際新聞」,回應彼地所發生的種種即時大事;「線」則延伸於點,藉由新聞來解讀宏觀的世界局象;「面」,才是所謂的「國際觀」,除了掌握訊息脈動外,對於我們身處的世界,也能具備獨立思考、提出自我觀點的能力。 點、線、面,三者串連,《轉角國際》期望能拉起那條「線」—在新聞之後,拉起脈絡;在趨勢之前,集結觀點。 比起展示「國際觀的高度」,我們更希望《轉角》的轉動能「碾平」眼下國際報導的種種資訊門檻,與讀者們一同尋找那塊屬於自己的「國際視角」——至少至少,我們端出來的不會是冷門毒藥。 這裡是udn,我們是《轉角國際》。
作一扇看懂世界的窗。
View all posts